第121章 换个称呼_长公主不想死
华庭小说网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121章 换个称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章 换个称呼

  首字母+org点com,

  这还是贺卿第一次踏入大学士府,当然她其实也没有去过其他臣下的府邸。虽然是掌权者,但身为女子的身份注定了她和朝臣的交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登门拜访几乎不可能。

  顾铮带着人站在中庭迎接她,也不知是不是换了宽松常服的缘故,整个人看上去瘦削了许多,脸色也有些苍白。贺卿不太想来,就是因为这样大张旗鼓地过来,顾铮还得换衣服起来迎接她,否则就是失仪。费这个工夫折腾一趟,实在不值得。

  古人守礼,即使是在家里见客,也要换正式的常服。要是多几个上门探病的,多折腾几趟,明明能好的病估计都会加重。

  但顾铮看见她却很高兴,苍白的脸上都有一点血色,又让贺卿觉得,来这么一趟也算值得。

  简单的寒暄后,顾铮将贺卿引入屋内,请她坐在上首主位,自己在下面陪坐,又命人上了茶点,便屏退其他人,两人单独说话。

  这自然是不太符合规矩的。但到了两人这样的身份地位,这样一点小小的任性,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大抵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却又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尚未能将各自的定位调整好,所以仆人们一走,屋子里的气氛便怪异起来,叫人十分不自在。

  贺卿低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再抬起头时,便见顾铮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看,脸上含着微微的笑意,看起来心情很好的样子。

  两人都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但一时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就这样静静对视了好一会儿。

  要说两人可以说的话其实不少,光是朝堂上的事就足够他们讨论上一天一夜。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也不想提那些煞风景的话题,所以一时反而不知该说什么了。

  顾铮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话题,“我这两日得了几件玩器,倒也颇有意趣,到时候给殿下带回去赏玩吧。”

  贺卿道,“既然顾先生喜欢,我又怎能夺人所爱?”

  顾铮抬起头来看向她,目光灼灼,“我的东西给殿下,怎么能叫夺人所爱?殿下若是喜欢,我这里有的东西,都可尽管拿去。”

  贺卿知道自己说错了话,面色微微涨红,“总之我不要,你自己留着吧。”

  “殿下这是与我生分了?”顾铮道,“我只是见了这东西好,想着十分合适你,才留下了。殿下若是不肯收,岂不伤我的心?再说,我送东西,实是对殿下有所求,殿下若是不收,我的话也不敢说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说“有所求”,贺卿除了意外,还生出了一点淡淡的兴奋,“你要求什么?”

  顾铮道,“殿下还是先看了东西,再说其他吧。”

  他说着站起身,从旁边的柜子上取下了一个盒子。他说是新得的玩具,自己很喜欢,显然并非虚言,否则也不会把东西放在这里。顾铮捧了盒子过来,在贺卿面前打开,里面装着的却是一套瓶炉三事。

  这三样东西竟都不是金玉的质地,而是香木所作,极为雅致。香炉整体造型是一只虎头虎脑的瑞兽,香瓶则做成琵琶形,造型古朴有趣,贺卿一见就喜欢上了。

  这东西本为清供而作,对贺卿这半个出家人来说,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礼物,也可见顾铮的用心了。

  顾铮在一旁道,“我见殿下平日里身上并无装饰,十分素淡,想来必然会喜欢此物,所以就留下了。若能让殿下收着放在身边,时时拂拭,那也是它们的造化。”

  他更有一句话含在嘴里,没有说出来。贺卿收了他的东西,时时放在身边,便也就像时时见着他一样。虽然礼物总不能代替真人,却也可以遥寄相思。

  贺卿虽然喜欢这礼物,却没有松口,而是坚持道,“顾先生不是说有事要求吗?还是先说出来吧。万一我收了东西,却不能允你所求之事,岂不糟糕?”

  顾铮微笑道,“殿下放心。我也不舍得令让殿下因我而为难,此事于殿下而言,不过是点个头的事罢了。”

  他说起这种扰人心思的话来,却半点不自在都没有,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偏又是发自肺腑的模样,让贺卿有些招架不住,只能装作没听见,“顾先生铺垫了这许多,究竟是什么事?”

  “臣之所求,是希望能与殿下换个称呼,不必如此疏远。”顾铮道。

  “什么称呼?”贺卿问。

  顾铮道,“殿下可称我的表字,不必总是口称先生,否则总觉心下怪异。”

  贺卿松了一口气,这要求实在算不得什么?就算只是对亲近的臣子,称呼表字也是很寻常的事。何况顾铮还有更亲近的身份,所以贺卿立刻从善如流的点头道,“玉声。”

  其铮铮然者,金声玉振也。玉声便是顾铮的表字。

  顾铮应了一声,也不再称呼她为殿下,而是唤了一声,“阿卿。”

  贺卿只觉得心尖都跟着这称呼颤了一下。从小到大,未曾有人如此亲密地称呼过她。她的面色很快柔和了下来,开始意识到,改换称呼并不是顾铮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与他说之前所说的尊重一脉相承。

  叫人留恋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没多久外面就有人敲门,示意贺卿该走了。她是借口探病过来的,自然不能呆太久。

  贺卿站起身道,“那我就先走了,你好生养着。”

  “阿卿!”顾铮又叫了一声,跟着站了起来,拉住他一只手,也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贺卿对上他的视线,愣怔片刻,脱口道,“回头我再找机会来看你。”

  顾铮摇头,“只怕没那么多机会。殿下若是来的太频繁,便会引人注目。再过几日我的伤就好了,可以回朝理事,殿下不必太挂心,到时再见便是。”

  话是这么说,可是他的眼神和表情,却全不是这个意思。

  两人的眼神缱绻了片刻,外面又有人敲了敲门,贺卿惊醒过来,低声道,“我真的该走了。”

  顾铮将桌上的瓶炉三事重新装好,拿起盒子递给她。趁着贺卿伸手去接的时候,他往前两步,虚虚地给了贺卿一个拥抱,然后迅速退开,“过几日见。”

  贺卿恍恍惚惚地捧着盒子出来,众人见了都不免有些诧异,却也无人敢问。

  直到回了马车上,玉屏才开口问,“殿下不是去探病吗?怎么还带了东西回来?”

  贺卿回过神来,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掀起车帘往外看去,果然见顾铮带着人站在门口,正在目送她。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一碰,贺卿莫名有些脸热,慌忙放下了帘子。

  ……

  顺宁三年六月初三日。

  随着船队出海的使团终于回到了京城,在金銮殿陛见过后,又跟着部阁重臣们转到咨平殿,详细叙述此次出航的经历。

  这一回船队经过四五个国家,规模都不甚大,看到大楚这样浩浩洋洋的船队,自然什么心思都不敢起。何况原本中原帝国在当地就有不少传说,可谓是威名赫赫,如今亲眼见到,自然不敢造次。

  因此双方建交十分顺利,使团不但带回了对方的国书,也带回了这些小国派来出使大楚的使臣。

  使臣们如今正在四夷馆候见,但具体要以什么样的规格召见,却要等朝廷这边问清楚具体的过程之后,方能议定。

  这是大楚第一次正式接触海外的情况,因此使臣们叙述得非常详细,有记不清的地方还由其他人补全,众人也听得十分仔细,有不明白之处便立刻开口询问。

  直到秘书官进来提示已经到了午膳时辰,众人才发现竟然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而使团的叙述还未结束。

  这还是因为第一次出海只去到南洋,所见的只有这一带的情况。

  “时候不早了,诸位也该饿了,先用膳吧。”贺卿说着站起身,牵着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的小皇帝往摆膳的偏殿走去。

  其实宫内赐宴,通常是贺卿自己单独一桌,大臣们在偏殿设桌,免得他们不自在。不过今日,贺卿显然并不打算分桌。跟在他身后的朝臣们见状,机灵的已经有了几分了然。

  等到膳食摆上来,朝臣们便发现,这些食物果然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

  出海船只回到大楚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跟着使团一起回京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消息,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更有那动作快的商队,也瞧准了时机,跟在使团后面回来,借着这个机会出售各种南洋带回来的物品,赚得盆满钵满。

  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无疑便是黄修带回来的新式作物。

  金银珠玉和香料之类的东西,大楚国内虽然不多,却也不少,何况又不是不可或缺之物,唯有食物乃是百姓生存之本,也是国本,关系到国计民生,不但百姓们关注,这些部阁重臣们也十分在意。

  王秀在江南当着所有人的面开秤,这种作物的产量自然瞒不了人。此事众人想到那个数字,心下也不免激动,再看向满桌的食物,便顿觉十分可爱。

  因此一坐下来,户部尚书便问道,“殿下,这就是那种地瓜的新式作物?”

  贺卿点头,“正是。可惜今年出产不多,都要留下做种子,不能赏赐诸卿。不过等江南一带种出第一季,想来坊间便能见到了。京城地处北方,却是要等明年方能种植。宫中只得了这么多,今日便请诸卿共享。”

  “多谢殿下。”众臣谢恩之后,便开始动筷。

  为了方便食用,地瓜并不是煮熟了一整个端上来,而是进行了各种处理,或是切成薄片油炸,或是煮熟捏碎了和面蒸点心,或是烤制,或是切片,或是炒菜,或是炖汤,不一而足。

  做到部阁重臣的,除了顾铮年纪都不小了,牙口自然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好。因此众人更青睐点心和汤菜。尤其是刘牧川,那盘软和的点心就放在他面前,他尝了一口,果然十分绵软,入口即化,又带着点甘甜滋味。刘相不由微微点头,“味道果真不错。”

  众人也是一边吃一边称赞。

  更有人道,“这一回出海,黄公公当是首功!”

  黄修连忙起身,口称不敢。贺卿道,“不必谦虚,你能带回地瓜,自然是一大功。回头内阁议一下,该如何封赏。”又对众人道,“诸位恐怕不知,这地瓜能带回来,全赖黄公公灵活机变,否则未必能成事。黄公公,你给大家讲讲具体的经过吧。”

  “是。”黄修便当众说起这一场历险。

  南洋人将这作物看得十分要紧,绝不出售,若是发现偷盗者,更是会直接逐出。第一次建交,也不好直接对当地朝廷提出要求,黄修是私下弄到的。他用丝绸和瓷器贿赂了一个土人,换了两捆割下来的藤蔓。南洋人没有种植过地瓜,只将地下的块根看得着紧,藤蔓倒是不甚在意。

  藤蔓这种东西自然是不能长期保存的,所以回到船上之后,黄修便辟了两条船出来,专门用于扦插种植此物。他们用箩筐从陆地上掘了土放在船上种植,有经年老农照看,又收集了船队所有人的便溺之物,再加上从国内带去的磷肥,最终将这地瓜给种了出来。

  海上气候温暖,这地瓜不到三个月便长成,产量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实在不枉他费了这许多功夫。

  回到大楚,黄修便立刻得了贺卿的旨意,要他尽快在江南推广地瓜的种植。

  之前江南一带的土地都被大户用来种桑苗了,贺卿并没有管。对方一直等着看她的笑话,却不知她也一直在等船队回来。虽然当时并不确定几月能回,但大抵在夏秋之际。而沿海一带气候温暖,地瓜对环境又不挑剔,春夏秋冬均可种植。只要种出一季,那些人的阴谋自然迎刃而解。

  黄修将在船上帮着种植的老农都留在了江南,指点种植事宜。如今江南沿海一带,空闲的山地上都已种上了地瓜,只等着收成了。

  贺卿给小皇帝夹了一块点心,道,“这些食用方法都可在民间推广,好让百姓们吃得更好。不过这东西虽好,吃多了不免损害胃口。等到产量大了,须得榨出淀粉,制成粉条,即可长期保存,味道也更好,又能免除伤胃的缺点。这一点,也要督促各地官府推广。”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长公主不想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本站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ting8.com。华庭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uating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