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_大唐孽子李宽
华庭小说网 > 大唐孽子李宽 > 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

  高句丽人过的还是一日两顿的日子。

  如今做了奴仆,跟着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搞起了建设,却是变得能够吃起三顿饭。

  这让各家的奴仆立马就认命了许多。

  “你们这个时候来辽东,算是来对时候了。我听那些高句丽人说,八月的辽东,是最美的时候。你看远处的那些树叶,都已经开始变黄,再过几天,就漫山遍野都是黄色的树叶,非常的漂亮。”

  杨洋背着一只大黄猄,一点也不累。

  快到自己院子门口的时候,还专门指了指远处的树林,满是自豪的赞美着辽东的风景。

  如今,他已经快速的切换了角色,把自己当做是新的辽东人。

  “确实很漂亮,时不时还有一群大雁往南飞去。”

  李世民也好久没有享受过这种放松的日子,忍不住停住脚步,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

  嗯?

  怎么有股臭味?

  是谁在放屁?

  李世民皱着眉头睁开眼睛,狐疑的看了看四周。

  不过,谁都当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并没有人说自己放了屁。

  “我这个院子,是只花了两天时间就修建好了,总共有十二间房子,不管是奴仆还是牲口,都有住的地方。四周用削尖了的木头立上一圈,也不用担心晚上有野兽溜进来。我还琢磨着下一次进城的时候,看看能不能买只狗回来养着,到时候就更有感觉了。”

  杨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种生活,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虽然不知道明年种植的水稻和大豆能不能丰收,但是这里野味如此丰富,他一点也不担心自己会吃不饱饭。

  要知道,吃不饱饭,这一直都是广大百姓最头疼的问题。

  “东家,您回来啦?锅里炖了一锅鱼汤,您要不要先喝一口?”

  高句丽的勋贵,说的基本上都是汉话。

  事实上,不仅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上层人士,也都是说汉话,写汉字,看汉书。

  而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分配到的俘虏,普遍都是辽东城里勋贵人家的子弟或者仆人?会说汉话的有不少?甚至个别的还能识文断字。

  这倒是方便了大家的交流。

  个别不会说汉话的,也都在拼命的学习着。

  因为局面其实很简单?你会说汉话?在东家那里就有可能得到重要,住上好一点的房间?干轻一点的活。

  运气好的,直接成为东家的管家?就摆脱了下地干活的命运。

  “先不忙着吃?过来帮我拾掇一下这只黄猄,再烤几只鱼,煮上一大锅粟米粥。哦,对了?把那刚刚腊制的野猪肉?也整一腿炖了。”

  进了院子之后,杨洋立马吩咐着下人忙乎起来。

  这是杨洋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有客人到来。

  虽然这些人自己都不认识,但是他却还是非常热情。

  “我们也带了一些吃食,刚好一起吃!”

  李世民也被杨洋的热情给影响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身居高位,敢这么随意的跟他说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很快的?随行的人员就拿出了卤制的牛肉,还有一些炊饼?甚至还有几瓶烧刀子和一箱子的康师傅方便面。

  不说烧刀子现在在辽东城是一瓶难求,就是那康师傅方便面?杨洋也只是在幽州听说过?没有吃过。

  至于牛肉?就更不是普通百姓有机会吃到的肉食。

  杨洋不傻,已经意识到眼前这帮人,估计不是普通的商家。

  不过,他也没有太怎么样。

  自己跟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今年有缘相见,以后还不见得有再次见面的机会。

  “这些高句丽奴仆,用着还算顺手不?”

  李世民没有去房间里,而是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木蹲上坐下,继续问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还成,就是稍微笨了点,不怎么会干农活。不过,学习的态度还可以,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才是真正忙碌的时候,相信那个时候已经可以比较顺手了。”

  “我听说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是朝廷新设的机构,在别处也是没有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什么的东西还需要改善的?或者说,希望有,但是现在没有的?”

  很多东西,身份就会决定事情的性质。

  李世民本来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生产建设兵团看一看的,但是慢慢的就变成了调研一样了。

  “真要说缺什么的话,还真是有!如今兄弟们都刚刚在这里安顿下来,还没有子女,但是过个几年,肯定都陆陆续续会有许多小孩出生;如果兵团能够在各地设立一些蒙学和小学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杨洋自己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饱读诗书的人。

  如今朝廷赏赐了两名高句丽女子给他,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四周一片寂静。

  除了猫头鹰的叫声,远处不时传来的狼嚎和虫鸣声,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长夜漫漫,杨洋只好努力的去创造下一代了。

  这一努力,就会开始考虑以后小孩的教育问题。

  “蒙学和小学?”

  李世民用手指敲打着木桌,心中思索着。

  “东家,辽东如今九成以上都是外族人,如果朝廷能够在各地多设立一些蒙学和小学,甚至一些成人学堂,那么对于辽东的稳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学堂里面,教授的其实不仅仅是学识,而是一种文化。中原王朝能够源远流长,归根结底就是具有自己强大的文化。

  在我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旺的是后续,国家就兴旺;文化强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通过学堂的设立,让广大的辽东百姓,让那些外族人能够慢慢的接受我们大唐的文化,对于辽东的长治久安,其实还是具有非常强大的意义的。”

  发展教育,一直是李宽大力支持的事情。

  如今朝廷还不具备在辽东全面推广蒙学、小学的条件,但是在辽东生产建设兵团里面,还是可以先搞一搞的。

  蒙学、小学,也不一定是孩童才可以去。

  像是杨洋这些不怎么识字的士卒,家中那些颇受重用的奴仆,都可以给他们进入学堂学习的机会。

  过个几年,等小孩们长大了,学堂正好用来教授孩童。

  “嗯,蒙学和小学,确实很有必要!”

  李世民似乎是在回应着李宽的话,又像是在回答杨洋的提议。

  其实,他是在内心之中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确认。

  “不愁吃不愁喝,还有大房子住,又有学堂可以上。真要是这样,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可就太幸福了。”

  杨洋忍不住在脑海中幻想了一下以后的生活。

  “辽东道是朝廷重点开发和建设的地方,不管是学堂、医馆,还是水泥道路,肯定都会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托贵客的福气,希望我们能够尽快的过上好日子。”

  杨洋又跟李世民说了一会话,就去厨房指挥着准备午餐去了。

  而李世民也再次起身,在院子各处转悠了一圈。

  虽然这个新建的院子很是简陋,但是却非常的干净。

  显然东家杨洋将军营里的规矩给带回了家中,非常重视卫生的打扫。

  “陛下,之前有大臣说朝廷给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赏赐太过丰厚,每个将士都有奴仆,简直不可想象。其实,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只有丰厚的赏赐之下,才能让大家安心的待在辽东,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来到辽东。

  并且,辽东这里的情况跟关中不一样,这里地广人稀,不适合精耕细作,反倒是相对粗狂的耕作,尽可能的扩大种植面积,收益会更好。这个时候,如果还是各家只种几十亩地,效率就会很低,对大家的吸引力也不强。只有给将士们赏赐一批奴仆,让每个人都成为一户新的家庭,种上几百亩、上千亩的庄稼,辽东的局面才能快速的得到改善。”

  给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发放大量的奴仆,这是李宽的主意。

  当初长孙无忌可是强烈反抗,就连房玄龄都不是很支持。

  眼下来看,李宽的这个提议,应该还是非常合适的。

  归根结底,辽东的情况跟关中太不一样了。

  “嗯,因地施策,宽儿你当初的提议,确实很有道理。要是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家家户户都跟这个杨洋差不多的话,何愁辽东不稳,何愁辽东不富啊。”

  杨洋的生活状态,李世民是看在眼里。

  今天的行程完全是随意的,根本就不可能有谁事前安排好了给李世民看。

  “大唐现在的贫富差距太大了,有钱的富商、勋贵,有着无数的钱财,但是底层的普通百姓,大部分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

  我们大唐要长久的繁荣稳定,有必要加强中间阶层的人口数量,这些人的家财虽然没有办法跟富人相比,但是有着自己的房子,有着自己的马车,可以时不时的去酒楼之中,尝尝鲜;也可以去歌剧院之类的地方,看一场戏剧,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考虑购买。小农场主的未来,就算是这类人。”

  李宽想到了后世的中产阶级相关的理论,忍不住跟李世民提了提。

  虽然这个概念直接拿到大唐来,不见得很合适。

  但是有这意思,是相通的。

  一方面,朝廷要尽可能的减少贫困人口,让大家都有饭吃,这样就不会轻易地去造反。

  因为造反的成本和代价有点高。

  另外一方面,要扩大中间阶层的力量,让他们成为大唐稳定的基石。

  从历史上,以及后世的情况来看,中间阶层是最稳定,最不愿意造反的一个阶层。

  李宽现在也有意识的在加强这一个阶层的人口数量。

  “小农场主?你这个概念,倒是很新鲜!”

  李世民品味着李宽话里的意思,思索着这些变化对大唐的影响。

  “没错,在辽东这些地方,你要是像关中那样精耕细作,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辽东,那是一点也不夸张。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里的土地,又不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适当的发展小农场主的规模,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如果我们的耕作效率不断的提升,以及一些小农场主经过了早期的积累之后,慢慢的有实力扩张,那么辽东的中型和大型农场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也算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一直以来,李宽都是在有意识的扶持一些新的阶层。

  以前,更多的通过扶持商业发展,带动匠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现在,也可以通过比较传统的农业,来造就一批不一样的农场主。

  “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设立,就是宽儿你为了实现这个设想而推进的吗?”

  李世民想到了当初李宽劝说自己设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的场景。

  对于这么一个新鲜的事物,李世民虽然不反对,但是也没有抱太多的期望。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情况有点不一样啊。

  有些东西,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经历过,才有不一样的感受。

  否则就是别人说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啊。

  “不完全是!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设立,能够促进小农场主的发展,但是更多的还是考虑了辽东的长治久安。大唐需要在辽东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可以通过大量的官员任命和驻军来实现,但是成本太高了。而通过生成建设兵团,则是可以把这种成本降低到最低,同时还能解决辽东乃至大半个大唐的粮食问题,意义非同凡响。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不是非常重视辽东。汉朝的时候,虽然也设立了几个郡,但是朝廷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到了后面也没有保住。如果辽东的局面能够在陛下手中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背后蕴含的意义绝对是非同凡响。”

  李宽知道像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一般的东西已经不能吸引他了。

  但是如果有名垂千古的机会,李世民肯定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嗯,目前来看,生产建设兵团的设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开饭咯!”

  李世民的话音刚刚落地,杨洋就开始招呼众人开始过去吃饭。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杨洋的这个院子也刚刚的建好,相关的器具并不齐全。

  所以吃饭的时候,直接就是每人一个大的木碗。

  盛肉的大锅,也是一个巨大的木盆。

  要是放在后世,用这么大的一节实木制作这么一个木盆,绝对是一种非常浪费的行为。

  但是放在此时的辽东,最不值钱的就是木头了。

  不说一人抱、两人合抱粗细的木头,你就是想要三人、四人合抱粗细的木头,辽东也有大把。

  虽然高句丽是半农半牧的国家,但是更多的还是在辽东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俗。

  所以辽东的森林,保养的还是非常到位,各种巨大的木头,随处可见。

  哪怕是杨洋所在村子,不用走一里路,就能砍伐到大量的木头。

  “杨洋,这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日子都过的跟你一样好吗?”

  看着眼前一盆盆的炖肉,李世民心中其实非常的高兴。

  作为一个帝王,谁都希望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很显然,杨洋一家此时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好叫这位郎君知道,我们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跟我这一样,但是都过的不差。朝廷有着丰厚的赏赐,辽东有着丰富的资源。只要你不懒,就不用担心过不上好日子。现在啊,我就盼望着时间能够过的快一点,这样我就能尽快的把朝廷分给我的土地全部种上水稻和大豆,到时候就能迎来丰收。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还是比较习惯从地里面刨食。”

  杨洋这个观点,虽然在李宽看来有点土,但是却是代表了生产建设兵团大部分人的意见。

  作为府兵被征兆到辽东作战,这些人之前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

  如今只不过是回归了老本行而已。

  “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总共有三万将士,再加上朝廷赏赐的女人和奴仆,差不多有二十万人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简直就是一座新的城池一样。能不能从地里面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确实非常的重要。”

  对于杨洋的话,李世民也不好说什么,随便接了一句话之后,就坐下来开始吃饭。

  什么山珍海味,李世民都品尝过。

  但是到治下普通百姓家用餐,还是像今天这样没有事前准备,在对方的邀请之下过来吃饭得情况,李世民还是第一次碰到。

  所以在整个吃饭过程当中。李世民也问了不少问题,算是真正的了解了辽东生产建设兵团一线说面临的真实情况。

  这种东西,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确实的意义。

  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准确的把握各个州的百姓的生活状态,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ting8.com。华庭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uating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