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知兵张涛_一品权相
华庭小说网 > 一品权相 > 第328章 知兵张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8章 知兵张涛

  两年前,外出朝堂,张涛也是悲喜参半。这样的事情对于朝堂中人而言,有人认为是好事。因为从朝堂到地方,品秩上必然会升一级,但如果今后重回朝堂,又会调回来。

  在朝堂中有升官邸机会,在外面自然也是。对于张涛而言,他在殿试之时,运气不够好,虽然被录取了,但名次落到后几名,使得他在这一年的进士群体中,就没有多少发言权。进士后的岗位实习期间,倒是运气不错,实习期满,就留在京都。

  之后,张涛一直觉得压制了自己的才华,不得志,直到两年前。徐金胜这个正三品的将军上书指责朝堂对军队的苛刻,指责朝堂体系层层贪腐和盘剥,他找到机会,在朝堂上大骂徐金胜,得到不少人以及左丞相府的赏识。

  随后他从朝堂外任,到山东按察司做一个正五品的佥事。

  这一次,苏杭的倭寇进犯,山东那边虽说没有受到倭寇犯边的冲击,但山东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张涛认为,倭寇之所以不敢在山东搅扰,是他在山东做了不少防备举措,拦阻了倭寇进入山东。

  得知朝堂将他从按察司调去苏杭那边,参与剿灭倭寇。这是给他一展才华,彰显他知兵的长处,对于他想发展为儒将是非常有利的。

  到京都之后,离开两年的京都,他自然要找之前的同事、朋友、同年等,叙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探明这一次苏杭剿灭倭寇问题上,朝堂都有哪些态度。只有清楚这一点,才会到苏杭后,做出符合京都利益的事情。

  在朝堂接到任务后,对于限期到苏杭,张涛自然明白。这个限期,是约束各地兵马都,兵马到指定集合位置后,实际上还要一两个月进行整兵,不然,兵与将之间,彼此完全不互知,又如何作战?

  对于他这个监军而言,只要起到监军之责,人在何处,又有什么关系?所以,徐金胜在接到任务后,几次想要见他,张涛明知徐金胜的意思,又有什么必要讨论?

  故意不见徐金胜,也是对徐金胜这位名声不小的军中所谓虎将,试一试他的真正能力。到底是虚传还是真有点本事。

  用兵之际,将领固然重要,但最最最主要的,还是监军对军兵的统辖。这是张涛认知中的最大事情。

  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知兵者,所需要做的,至于冲锋陷阵,那是将与兵的事情。

  知道徐金胜先离开京都,往苏杭而去。张涛不急着离开,每天依旧与故友往来。上午必定要读两个时辰的兵书,这是张涛近几年来,一直坚持不辍的事。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道,曰天,曰地,曰将、曰法。……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读到这里,张涛放下书本,站了起来。这次到苏杭用兵,如何能胜?“将听吾计”才是关键。

  徐金胜勇猛,但年纪不小,还能够勇猛拼杀吗?能不能拼杀,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听吾计?如若不听,就得“去之”。

  自己作为监军,要将徐金胜踢出去,换人来领军,自然要在朝堂这边争取到更多的外力。外力源于何处?自然是要交好左丞相府。

  他一直想亲自拜访左丞相,听左丞相一番教导,但几次前往拜访,都没有得到召见。这个事情,也让张涛苦恼不已。他心里觉得,到苏杭之后,徐金胜肯定会与他意见相左,因为之前的仇怨,徐金胜这样的一个人,又如何不找机会报复自己?

  这天,准备最后一次去左丞相府拜见,名刺昨天就递进去了。相应的叩门礼也相当重,一百二十两点银锭,怎么说也是大手笔了吧。

  拿起另一册纸页,这是他搜集和整理的东西。上面有他从各方面听说的一些对战计谋。让他最为喜欢的,就有好几条:瞒天过海、釜底抽薪、浑水摸鱼、关门捉贼、金蝉脱壳等等,还有比如声东击西之计,用得好,完全可让倭寇们摸不着自己的军兵在哪,就可将倭寇围歼,一举而平定。

  最担心的就是徐金胜不肯听自己的计策,固执己见,难以成事。朝堂既然用自己监军,为什么要用徐金胜来领军?

  再次到左丞相府邸外,敲门,看门人已经认识张涛。钱拿了好几次,这一次张涛算是下了狠心,直接递出去一百二十两银,就为了争取见到左丞相朱子善。

  可门房见了张涛,问了好,却没往下说。张涛心里一凉,感觉不妙,但依旧抱着期待之心,说,“请问,大人可在家中?只求见大人一面,得大人面授机宜,万分感谢。”

  “好叫张大人得知,你的意思我早就传到了。我家大人没有召见,我可不敢擅自做主,还请见谅……”

  张涛自然不敢强求,到如今,也明白了左丞相府这边不会见他。心里不免存了重大失落,不知因由何在。这些天在京都,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向自己祝贺,表示在苏杭平定倭寇这样的大事上,完全可一展才华,朝堂自然会看在眼中,凯旋之日,就是张涛叙功晋升之期。

  但为什么左丞相却不肯召见自己?回去的一路上,张涛总是想不明白,随后才想,只要自己在苏杭平倭寇之事,露出狰狞头角,自然会得到左丞相的重视。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对于倭寇,并非要战而胜之,非得让倭寇屈服,才是平定倭寇的根本。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要知倭寇,尽知倭寇而计出,对于这一点,张涛觉得完全没问题,是他的最大优势所在。

  抱着遗憾、也抱着决心,张涛带几个人从京都出发,往苏杭而去。一路上,都在诵读兵书,琢磨兵书的精髓。唯有如此,到了苏杭才可能更好地用好计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ting8.com。华庭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uating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